患者基本情况
病史:
患者吴某某,女,59岁,2019年1月入院。
-
主诉:上腹部疼痛1月余,发现肝占位3周
-
症状:上腹部胀痛,无咳嗽咯痰等不适
-
个人史:无工业毒物、粉尘、放射性物质接触史,无吸毒史,无吸烟、饮酒等嗜好
-
既往史:无传染病史,无高血压、糖尿病史,无手术外伤史
-
家族史:无家族性遗传病史、无家族性肿瘤病史
患者一线治疗
辅助检查-PET/CT
2019-1-30 PET/CT
-
右中下肺支气管开口处不规则片块状局灶性高代谢病灶(约为 6.2×3.9×5.6cm),考虑为右肺中央型肺癌可能性大。

2019-1-30 PET/CT
-
右侧颈部(胸锁乳突肌深面)、双侧锁骨区、双肺门、纵隔内(2-7组)、腹膜后区多发高代谢肿大淋巴结,考虑为多发淋巴结转移。


2019-1-30 PET/CT
-
双肺、胸膜、肝脏等多发结节,考虑为肿瘤转移
-
全身多发骨转移




辅助检查-MRI与病理
-
头颅MRI未见脑转移
-
肝穿刺病理结果:高-中分化粘液腺癌,考虑来源于肺
-
免疫组化:TTF-1(+)、CK(+)、HepPar-1(-)、 P63少数(+)、 Syn(-) 、CD138(+)

基因检测
-
基因检测结果:EML4-ALK融合

诊断
诊疗指南

一线治疗
-
2019年2月-2020年10月:克唑替尼
-
中药治法:益气健脾,除痰散结
复查结果

2019-1-24

2019-6-12

2019-1-24

2019-6-12

2019-1-24

2019-6-12
一线治疗效果总结

2020.10 肿瘤进展
-
2020年10月发现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,复查CT考虑肿瘤进展

2019-6-12

2020-10-14
-
2020年10月发现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,复查CT考虑肿瘤进展


2020-10-14


2020-10-14
肿瘤进展后穿刺病理

肿瘤进展后基因检测
-
基因检测:EML4-ALK融合+EGFR 19外显子缺失


ALK-TKI 耐药机制
-
非ALK依赖的耐药机制:旁路激活/下游通路活化、组织学类型转化等;
-
ALK依赖的耐药机制:ALK拷贝数增加,ALK激酶区域突变;

EGFR&ALK双突变NSCLC流行病学
-
中国肺癌患者中的EGFR突变率为~50%,ALK融合为~5%1
-
尽管之前认为,EGFR突变和ALK融合是互斥,但临床实践观察到了同时存在EGFR突变和ALK融合的罕见案例,发生率0.24%~1.9%2-3
-
中国人群研究:纳入977例患者,其中EGFR突变32.7%,ALK重排6.8%,EGFR&ALK重排为13例(1.3%)


-
双突变在ALK阳性患者中发生率较高,占EGFR突变的3.9%,占ALK重排的18.6%
EGFR&ALK双突变可能的生物学机制
? 针对EGFR & ALK 双突变,目前有两种假说解释双突变:
-
肿瘤异质性,不同的肿瘤细胞携带的驱动基因不同,肿瘤由携带EGFR突变或ALK重排的两种癌细胞组成
-
同一肿瘤细胞携带两种驱动基因,肿瘤由同时携带EGFR突变和ALK重排的一种癌细胞组成

诊疗指南


-
对于EGFR、ALK共突变患者的治疗,目前尚无足够证据供参考。
-
既往有研究/个案提示,EGFR TKI和ALK TKI的联用,在共突变患者的治疗中疗效较好。
恩沙替尼用于克唑耐药后治疗-国内II期研究
-
研究设计 : 单臂、开放标签、多中心(27家)II期临床研究
-
研究目的 : 评估恩沙替尼治疗既往克唑替尼治疗失败的ALK阳性NSCLC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
-
牵头及研究单位: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

恩沙替尼用于克唑耐药主要终点-ORR
-
克唑替尼耐药后总体人群IRC评估ORR为52% ,颅内转移IRC评估ORR为70%;
-
2019年5月更新,IRC评估ORR为52.6%,iORR为71.4%;
-
IRC评估DCR为93%,颅内转移IRC评估DCR为98%。


-
恩沙替尼治疗克唑替尼失败的ALK阳性NSCLC 中位PFS 9.6m (95% CI 7.4-11.6m)。
-
2019年5月更新,mPFS为11.2m

ALK-TKI用于克唑耐药后治疗效果一览

二线治疗
-
二线使用恩沙替尼+埃克替尼靶向治疗
二线治疗后复查结果

2020-10-14

2021-2-25

2020-10-14

2021-2-25

2020-10-14

2021-2-25

2020-10-14

2021-2-25
二线治疗疗效总结

Part 4
总结与讨论
-
ALK/EGFR共突变患者使用恩沙替尼+埃克替尼靶向治疗初步显示有疗效
-
恩沙替尼+埃克替尼双TKI联合用药耐受性良好

名医简介
李佳殷 主治医师
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中心
◆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中心主治医师
◆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肿瘤分会委员兼秘书
◆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
◆ 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中西医结合肿瘤专委会委员兼秘书
◆ 广东省胸部疾病学会肿瘤急危重症专委会委员
◆ 广东省抗癌协会化疗专委会青年常务委员
◆ 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
◆ 主持及参与多项省级科研课题
◆ CSCO“35under35”优秀青年肿瘤医生(2021)
◆ 中国抗癌协会“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(GPM)优秀无痛医生评选”全国冠军(2014)
◆ CSCO“众辩成林”肿瘤医师辩论赛全国总决赛最佳辩手(2019)
◆ CSCO“CIT”中青年医师辩论赛全国总决赛最具博学奖(2019)